山东印染增白剂通过光学补色原理实现印花增白,其核心机制是吸收紫外光并转化为蓝紫色可见光,与织物本身的微黄色调互补,从而提升白度与鲜艳度。以下是具体增白过程及关键技术要点:
一、增白原理:荧光增亮与光学补色
山东印染增白剂分子吸收紫外光(波长200-400nm)后,电子跃迁至激发态,返回基态时释放蓝紫色荧光(波长400-500nm)。织物经漂白后仍残留微黄色调(吸收蓝光、反射黄光),而山东印染增白剂释放的蓝紫色光与黄光互补,形成视觉上的纯白色。同时,荧光效应增强了可见光反射率,使织物亮度提升,色彩更鲜艳。
二、印花增白工艺流程
前处理优化:
织物需经退浆、煮炼、漂白等工序,去除天然杂质及残留色素,确保白度基础。例如,棉织物漂白后白度需达70%以上,增白效果更显著。
增白剂添加与结合:
漂染环节添加:在染缸中加入山东印染增白剂(如RQT-BKR),一吨布料添加量约200克,浸泡50-60分钟,使增白剂充分渗透纤维内部。
印花后处理:印花织物经高温固色后,通过浸轧或喷淋方式施加山东印染增白剂溶液,再经烘干(100-120℃)使增白剂固着于纤维表面。
参数控制:
温度:山东印染增白剂溶解温度通常为50-60℃,处理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纤维损伤或增白剂分解。
pH值:弱酸性环境(pH 4-6)可提升山东印染增白剂稳定性,避免与碱性物质(如双氧水)同浴使用。
时间:山东印染增白剂上染速率较快,但需保证足够结合时间(如30-60分钟),避免色斑或褪色。
三、关键影响因素与优化方向
水质与杂质:
硬水中的钙、镁离子会与山东印染增白剂结合形成沉淀,降低增白效果。需使用软水或添加螯合剂(如EDTA)去除金属离子。
增白剂浓度:
浓度过低增白不足,过高则可能因荧光淬灭导致泛黄。需通过试验确定用量(如0.1%-0.5%对织物重)。
与其他助剂协同:
与荧光增白剂VBL复配:可提升蓝紫色光强度,增强白度。
避免与阳离子助剂共用: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破坏山东印染增白剂分子结构,降低增白效率。
四、应用效果与行业趋势
效果对比:经增白处理的织物白度可提升20%-30%,鲜艳度(如红色、蓝色)提高15%-20%。
技术发展:新型山东印染增白剂(如苯乙烯联苯衍生物)耐高温、耐氯漂性能优异,适用于涤纶、锦纶等合成纤维印花增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