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料造粒过程中,因原料老化、杂质残留及高温热熔等因素,常导致颗粒白度不足、泛黄或透亮度差,直接影响产品外观与市场竞争力。山东荧光增白剂通过光学补色原理,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具体作用机制与使用要点如下:
一、山东荧光增白剂的作用原理
山东荧光增白剂属于光学增白剂,其分子结构可吸收紫外光(波长350nm左右),并发射蓝紫色荧光(波长450nm左右)。回料造粒时,原料中的黄光与增白剂发射的蓝紫色光互补,形成视觉上的白光,从而提升颗粒的白度与亮度。例如,PS回料造粒中添加OB-1型山东荧光增白剂后,颗粒洁白度可接近新料水平。
二、山东荧光增白剂选型关键:耐高温与适配性
塑料造粒需经高温热熔(通常200-360℃),若山东荧光增白剂耐温性不足,易糊化失效,导致颗粒发黑发黄。因此需选择耐高温型号,如:
OB-1型:可承受360℃高温,价位适中,适用于PS、PP等通用塑料;
PP-A1型:专为PP回收料设计,耐候性达7级,日晒后不易沉淀发黄,适合户外用品;
RQT-B-3型:分散性更优,与造粒工艺结合度高,白度提升效果显著。
三、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
添加量控制:通常为原料重量的万分之一至五(即1吨原料添加100-500克),过量会导致增白效果饱和,甚至引发泛蓝。
均匀混合:需在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增白剂与回料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。
工艺协同:结合原料清洗、干燥及挤出温度控制(避免过高导致增白剂分解),可进一步提升效果。
四、效果验证与持续优化
生产后需对颗粒进行外观检查(洁白度、均匀性)及性能测试(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),并与新料对比。若白度未达预期,可调整山东荧光增白剂型号或添加量,或通过试验优化工艺参数。

鲁公网安备37068502000170